明朝龙袍颜色?-304am永利集团

明朝皇帝穿的服装有:冕服,弁冠服,衮服,常服,通天冠服,曳撒,罩甲,盔甲。

除了冕服用于祭祀天地和宗社是庄重的黑色以外,其余的皇帝衣冠经历更改修订,颜色各有不同。最常被称为龙袍的为衮服和常服。前期的常服一般为黄色,常服衣冠没有太特别的装饰。到了嘉靖时期,嘉靖受大礼仪事件的影响,比较重视皇帝的权威身份,修订了一次皇帝衣冠。从万历皇帝的定陵出土的衣冠来看,到了万历时期,皇帝常服已经有很多颜色了。常见的除了黄色的常服以外,还有紫色,红色。y

看画像,为什么感觉明代皇帝都长得不是很好看呢?

首先,古今的审美观不同,特别是对帝王相貌的要求,自有其独特标准,而不是以好不好看为准,其次,题主所谓“三宫六院的美女来改善基因”在明朝皇宫根本不成立,不存在这种情况。

明朝皇帝到底长啥样?好看不好看?我们先来看看明朝南熏殿的帝王画像,这个也是最正式、最接近真实情况的版本。当然了,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画像不一定画的就那么像,所以我们再看看时人对他们外貌形象的评价,看一看图片和文字能不能对上号。

(1)朱棣:“貌奇伟,美髭髯” (明史)

嗯……奇伟,胡子长而且好看,倒是差不多。

(2)明宣宗:“仪容俨恪,屹如巨人”(明实录)

巨人……额,姑且理解为这皇上打小儿长得壮吧……

(3)明英宗:“天质秀杰,龙颅魁硕,逈异常伦,巾帽皆须式样加广大为之,乃克适用”(明实录)

所谓“龙颅魁硕”实际上就是委婉的说这皇帝脑袋大,从画像上来看,头确实不小,而且脸方,更加显得头大。

(3)明宪宗:“上广额丰颐,方面大耳,目睛如漆,光彩射人”(名山藏)

额头宽、脸方而大,耳垂长……好像跟画像也差不多。

按照画像上的容貌,以我等现代人的眼光,确实称不上好看,但是,再看看文字描述,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端倪?没错,这些皇帝的长相,被文字一描绘,个个都成了“龙章凤姿”的堂堂仪表,一看就知道是帝王的长相。

因为古人对帝王相貌的审美,自有一套独特的标准,首先脸要方,额头要宽,其次鼻梁要正,鼻头要饱满,耳垂要大,目光炯炯,而且最好胡子也要有型……总而言之,得有帝王的威严、有贵气,而不是现代人意义上的“好看”。就算皇帝自身不长这个样,在画师手上画的时候,也会尽量往这个方向靠,因为这些画像不是普通画像啊,它都是有意义的啊,需要表现出帝王的气概来。而我们现在人眼中的帅、好看的相貌,给明代大臣看见,说不定就是摇头撇嘴来一句:“望之不似人君……”

至于题目中提到的“三宫六院的美女来改善基因”,在明朝更是无稽之谈。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,皇帝选妃选秀女,那都是全国性的海选,从全国挑美女,选出来的个顶个都是美人,同时也对皇家作了个“基因改良”。但明朝并非如此,首先,据《弇山堂别集》,“国朝自成祖而后,后妃不选公侯家”,选妃不选世家大族,是为了防范外戚势力影响朝政。同时,永乐以后,挑选妃子一般也遵循就近原则,只在京师附近的普通民家中挑选。(《廿二史札记》:“案明代选秀女之制,亦非通行天下,大概多在京师附近之处。”)为什么只在京师附近选秀女?因为太远的话,劳民伤财;为什么只在民间普通人家选?因为祖宗认为,富贵人家出来的女子娇生惯养锦衣玉食,娇气太重,而平民女子则比较朴素,有助于培养皇帝节俭的品格。(《谷山笔麈》:“来自民间,则习见闾阎生计,可以佐人君节俭之治。”)

由此可见,明朝皇室挑选后妃,根本就不是以外貌为第一标准,而更加看重秀女是否具备朴素端庄的气质,因此选出来的后妃往往并不以美貌见长。

(明武宗夏皇后画像)

同时,自朱元璋开始,对外戚防范极其严格,外家不一定能享受到多少优待,反而还会受到严格的限制。如明武宗夏皇后的父亲夏儒,一把年纪了,竟然有御史上疏,要求派人给夏儒上课!这位堂堂国丈就跟小学生一样还得听儒生讲学。正所谓一入宫门深似海,连皇后家都如此待遇,又有多少人家有动力把自家的漂亮闺女往皇宫送呢?所以民间听说选秀女,往往避之唯恐不及,明武宗到江南游玩,谣传选秀,一时之间,吓得江南连寡妇都纷纷改嫁,可见当时的百姓,并不认为皇宫是好去处,所以即使有漂亮的姑娘,也不乐意把他送过去选秀女。

既然后宫里甚少美女,网友们津津乐道的“基因改良”也就不复存在了。再者说,之前我们也说了,古今审美不同,明朝人眼中的“美女”,在今人眼中说不定啥都不是。

因为这两个原因,我们现在再看明朝皇帝的画像,当然就觉得不好看,再说了,皇帝好像本来也不需要多好看吧……

包包颜色搭配含义

怎样的颜色搭配好看?

青颜色的裤子搭配什么颜色的衣服好看?

网站地图